• Email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Real Food Junkie 天然蔬食迷

記錄與分享對於運動健身、天然蔬食的熱情

  • 主頁 Main
  • 關於 About
  • 食譜 Recipes
    • 早餐 Breakfast
    • 主食 Maindish
    • 湯品 Soup
    • 配菜 Side Dish
    • 沙拉 Salad
    • 甜點 Dessert
    • 點心 Snacks
  • 美食 Veggie Restaurants
    • 台北 Taipei
    • 苗栗 Miaoli
    • 台中 Taichung
    • 台南 Tainan
    • 高雄 Kaohsiung
    • 屏東 Pintung
    • 德國 Germany
    • 荷蘭 Holland
  • Home
  • 分享 Sharing
You are here: Home / 分享 Sharing / [分享] 掰掰小乳突瘤

[分享] 掰掰小乳突瘤

2017-05-19 By Sabina 23 Comments

female

咳,澄清一下,這不是我。

我之前還有點猶豫要不要寫這篇,因為把一些自己私人的身體狀況放在廣大的網路世界好像不太好。但是,我覺得很少人會跟大家分享這些事情,要不如我就來做這件事吧,因為這是需要被正視的一件事情!對於每個女生都很重要,對於男生來說,更要多多認識,提醒身邊的女性親友、老婆、女兒等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沒有需要害羞!

大概是三四年前吧,我在洗澡的時候突然間摸到我的左胸下方有一顆像彈珠的東西,圓圓的,但是不會痛。我開始有點緊張,但是我知道對於女生來說,乳房有腫塊真的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十個女生可能會有五個乳房會有腫塊,但不見得都是惡性的。我知道應該要盡快去看醫生做檢查,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拖著拖著半年多就過去了,都沒有去檢查。可能是因為在那時候在德國看醫生很麻煩。在德國,如果不是急症,等醫生有空都要等好久(台灣人真的要惜福)。後來等到終於預約了時間,已經是一年之後。

德國婦產科醫生大概問診了一下,問題大概就是:摸到多久了? 「一年多。」會痛嗎?「不會。」有其他地方怪怪的嗎?「沒有」會移動嗎?「不會。」家族有人有癌症病史嗎?「我爸和阿公都是肺腺癌過世。」有服用特殊藥物嗎?「沒有。」

然後醫生就幫我觸診和照超音波。她的結論是,看起來應該是像纖維囊腫的東西,如果都不會痛也沒有長大的話,她覺得應該不用擔心。只要常常去摸摸它,如果感覺它長大了,或開始會痛了,就再來看醫生。

就這樣,我再度跟我的小腫塊和平共處了三年。

直到我從德國回台灣一年多後,我突然有一天感覺到我的小腫塊好像開始有點刺痛感。那時候正值生理期,所以我自己想,有可能是因為生理期胸部會有點腫脹的關係。但這個刺痛感提醒了我它的存在。突然又想起德國醫生好像有說到,如果開始有感覺到他的存在,就應該要去檢查一下,所以我就請我媽問成大醫院哪位婦產科醫生比較好,我想去做檢查。因為我媽人緣很好交友廣泛,很多她的婦女朋友都有一些經驗。一問之下,才知道應該要掛內科的一位專攻婦科腫瘤的醫師。問到名字之後我立馬上網預約掛號。沒想到可以預約門診時間場場爆滿!感覺除了凌晨去排隊掛號之外沒有別的辦法了。更沒想到,之後我媽打電話給那位報名牌的阿姨,阿姨很巧的剛好要回診,就叫我跟她一起去就好了,她再幫我掛號。真的事很幸運!突然有點感觸,覺得要好好交朋友,因為跟讀書一樣,需要時方恨少阿!

終於到了看診那一天,我們掛到45號。門診9點開始我們也準時出現在診間。不,我們還晚一個小時去,因為覺得應該不會那麼快。結果我們到的時候候診區人滿為患,而且只看到個位數的號碼。好不容易等到我們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那天掛號掛到110幾號,據說醫生常常看診到凌晨,沒在誇張。在此跟那位醫生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

醫生隨即幫我照了超音波檢查,也大致問了我德國醫生那時候問我的問題。結論是,看起來好像是纖維囊腫,但是又有點不太確定,因為它的形狀不太規則。醫生建議我馬上做穿刺檢查,下個禮拜回診看報告。如果你不知道的話,穿刺就是針筒刺進腫塊內抽取一些組織出來分析。

一個禮拜後,我媽帶著我回診。我們那次掛110多號,在網路上看看診進度到80幾號的時候大約是9點多,我媽就催著我趕快要出門了。結果,輪到我們的時候已經11點多要12點…

進去診間,醫生看起來精神氣色還是驚人的好(再次跟那位醫生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等我坐下來,他就淡定的說:「妳這個是一顆乳突瘤,這個並沒有很常見,但是在我這裡我是有看過幾個。這個通常是乳管有一些阻塞導致的。90%是的情況良性的,10%是惡性的。依照妳說妳已經發現三年,還沒有長大,也不會痛,應該不是惡性的啦!但保險起見,我會建議妳還是切除,因為如果一直放著它有一天有可能會變成惡性。這個門診手術就好了,不用住院。我們就幫妳排個時間做門診手術,當天就可以回家了。前幾天再來做定位就好。」

我跟我媽大概傻眼了幾秒鐘。「喔。」我說,覺得還是趕快做出回應,要不然有點尷尬。

事前我跟我媽大概是抱著一種「我們就是來確診是良性纖維囊腫,然後就要回家睡覺」的心情來的,沒想到竟然是這種結果。雖然不是什麼惡性腫瘤已經是萬幸,但是聽到一聲這麼說還是讓我心震了幾下。雖然不是甚麼大手術刀,但是因為不知道所謂的門診手術到底是怎樣,所以心裡還是有點怕怕的。

後來我回家查了一下,好像很多人的乳突瘤會伴隨著乳頭出血或是有奇怪的分泌物等等的症狀,突然覺得自己好像還算幸運。沒有奇怪的一些症狀,應該沒事吧?!我自己想著。

手術的那天,我請了整個下午的假,因為不知道會搞多久。報到之後,護士就拿手術衣還有手術帽叫我脫下全身上下穿戴的東西。那時候我再度傻眼,因為我以為是在診間就可以完成的手術,沒想到是要完整的、真真實實的進入到手術房啊!!換完之後也就馬上被請入手術房裡。沒錯就是真真實實的手術房。像這樣:

surgery

依照我的記憶,我那時候進的手術房比上圖還要再冷冰冰。我自己躺到病床之後,環繞四周,開始理解為什麼我爸爸那時候治療癌症的時候,每次進手術室或是檢查室都會出現密閉恐懼症。因為這就是一個讓你不自覺全身緊繃的環境啊!奇怪,醫生不是說沒甚麼嗎?!

我在病床上等了20-30分鐘醫生才來,天知道他那天排了幾場刀要開。他到了之後就看了一下我的病歷,跟我解釋等一下會先打麻醉,然後進行腫塊割除手術。叫我等等不要隨便亂動,如果會痛的話就出聲。語畢後就幫我蓋上一個中間有一個圓洞的綠色手術布。沒錯!就是會在電影裡面看到,只露出要開刀位置的那種布!

真實看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反而覺得即將要發生的一切很不真實。

我的頭整個都被那塊布遮住,所以其實我完全看不到外界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

麻醉針打下去的時候,還可以忍受。但接著過沒多久,馬上突然有一陣刺痛,我想應該就是皮被手術刀劃開了。之後我就感覺到,我的胸部好像被人捏起來然後亂扯來扯去的感覺。我不知道我應不應該要跟醫生說有點難受,但因為手術才剛開始沒多久,我就一直忍耐,一直緊閉著眼睛皺著眉頭,雖然我根本就是甚麼都看不到。後來,突然間,出現了電燒的聲音,然後開始有燒焦味,我才了解原來是要用電燒的方式把腫塊取下來。也是從時候開始,疼痛的感覺變得越來越難以忍受,我感覺到我全身開始緊繃,甚至到後來肌肉已經緊到在抖動的程度,尤其是在電燒的當下。醫生好像發現了這件事情,問我說:「這裡會痛嗎?」我用虛弱的聲音回應:「會。」然後醫生示意跟刀的護士們幫我加麻醉藥。結果上述這個動作來來回回了好幾次,因為我到後來真的無法忍受到淚都要飆出來了。我那天因為要上班還有化妝,我覺得我眼睛緊閉到睫毛膏應該已經大暈特暈。直到後來真的感受到已經加好多次麻醉,慢慢比較可以忍受的感覺,才開始慢慢不抖動。不過我感覺到我全身的肌肉都持續是緊繃的。醫生這時候突然好像在安慰我地說:「恩… 這個看起來應該是良性的!」「… 好」我虛弱的回應。我心裡想說… Just take it out!我真的是不想再忍受這一切了!

我覺得知覺時間好像過了兩個小時,好不容易等到醫生縫合,包紮完畢,終於把蓋到我臉上的綠布掀開。看到醫生拿著一個小小的檢體瓶,裡頭裝著一塊方形的紅色肉塊,他說:「這個就是腫塊,要不要看一下?看起來應該是良性的。不過還是會分析一下,再跟妳約時間回診看傷口和看報告。」「喔喔,好。」終於看到小腫塊的真面目。它跟我想像的有點不太一樣,我不知道為何,會以為它會以一個圓圓的形狀被取出來。算了,I don’t care,我此時此刻只想趕快離開這間手術室回家休息壓壓驚。最後我只記得我問了醫生:「請問我甚麼時候可以開始運動?」醫生苦笑著說:「至少10天以上。先忍耐一下,先休息,好不好?」這時候我看了時間,大概只過了40分鐘。

回家之後,可能因為麻醉打很多,所以大概到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才開始疼痛,感覺上就像是胸部被人家狠狠地揍了一拳。不,應該是好幾拳。但隔天之後,就好多了。之後的一個多禮拜其實平常走路就沒甚麼感覺了,只有震動的時候,像是快走以上的震動幅度就完全不行。後來我也去了不丹旅遊了一個多禮拜,回台灣之後過了兩個禮拜才回診。

最後,報告表示我的乳突瘤是良性的。醫生說之後只要定期追蹤就好了。

就這樣,其實我現在還沒完全復原。左手在伸展的時候還是沒辦法完全延伸,因為還是會有點痛痛的。但是我已經慢慢恢復運動,兩三個禮拜沒有運動再開始動起來真的是很痛苦。

我一邊寫這篇的時候,一邊在想說我到底有沒有必要寫的這麼鉅細靡遺,覺得有點沒重點。但是我無法控制我自己,我就是很多碎念的內心戲,而且我覺得網路上好像都沒有人分享過類似的經驗。除了分享之外,也是想要自己記錄一下這段經歷。

其實我想說的重點是,各位女性朋友平常都要好好地觀察自己的身體,男性朋友也要多關心身邊的女性朋友,應該要多包容多理解。我記得我在國中的時候,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在國一就摸到胸部有一顆小腫瘤,她那時候像是得到絕症一樣,打電話跟我哭訴這件事情。那時候根本甚麼都不懂,除了很震驚之外甚麼好聽的安慰話都說不出來。這次好幾次看診,讓我回想起這段回憶,因為診間外很多當下被確診有腫瘤的婦女朋友,呆坐在診間外,不是跟親友家人討論該怎麼辦,就是含著淚跟身邊的路人紓解自己的荒張,希望不要從別人的經驗裡錯失任何意見。從年輕到長輩,真的甚麼年紀都有。千萬不要覺得年紀輕就有優勢。現在這個年代,就算吃標榜健康或有機的食物,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你永遠都不知道老天爺要給你甚麼挑戰。如果真的有摸到有腫塊,也不要慌張,並馬上安排做檢查,最好是找相當有經驗的醫生。不要試著google你的症狀。你知道史上最有名的庸醫就是google。google只會讓你自己嚇死自己而已。真的,快去做檢查吧。

breast-cancer

乳房腫瘤其實很常見,大家不要輕忽。要常常自我觸摸檢查喔。

在此對於所有患有乳癌的女性朋友獻上無限敬意,因為妳們要經歷多少次我經歷的事情,何況我這個相較之下只是小case。

 

Facebook Comments

Filed Under: 分享 Sharing Tagged With: 乳突瘤

« [分享] 高鐵素食便當 之 我要再出發
[分享] 不丹修身養性之旅(上) »

Reader Interactions



RSS
Facebook
Facebook
Instagram

關於 Sabina

Sabina是一個年近三十,外表嚴肅,內心卻有很多小劇場的少女。生命靈數是4,所以據說與生俱來就很注重健康。從2015年留學柏林回來後開始吃奶蛋素,喜歡研究食譜和到處覓食找好吃的,吃東西之餘也很喜歡運動。因為喜歡養生和碎念,常被媽媽說比媽媽還像媽媽。 了解更多關於Sabina

Comments

  1. 儒子

    2017-08-11 at 20:38

    我去年的這個時候也做了乳突瘤切除手術~(我是因為有家族史又分泌物有血才去看醫生)
    是全身麻醉住院一晚!!
    看到妳醒著做手術的經驗~感到很佩服妳!!
    辛苦妳了!!!

    我贊同妳的看法!!
    有覺得不對勁的地方就要好好的求助醫生~而不是自己判斷騙自己沒事!!
    我媽媽2015年乳癌走了~就是因為她一直逃避現實不去看醫生…願意去看醫生時已經乳癌末期~根本無法可救了…Orz

    謝謝妳願意分享妳的經驗!!
    我自己打不出這樣的經驗文!!(毆)

    在這邊搭個順風車跟大家說~

    醫生說乳突瘤不處理~很有可能變成癌症…
    我在別篇乳突瘤的分享文的留言有看過有人分享~沒有處理後來真的變成零期癌的經驗…

    乳突瘤切除手術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如果有還是好好的去面對它~處理它吧!!

    當然最好是大家都沒有這個困擾啦!!

    回覆
    • Sabina

      2017-08-14 at 23:19

      謝謝妳的留言和分享!
      之前看過幾篇報導都說到,癌症的形成原因「遺傳」還是佔了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如果家族有病史可能更要定期去做體檢喔!

      回覆
  2. 芊

    2017-09-15 at 22:22

    請問你的手術是是保留手術?就是乳頭有保留嗎?真的很不好意思問這樣的問題

    回覆
    • Sabina

      2017-09-17 at 21:01

      沒關係呀 🙂 我只是開個小門診手術,所以只有開個約三公分的刀在胸部下緣,沒有移除到任何組織,只有把小腫塊切掉而已喔。

      回覆
  3. Jay

    2017-09-19 at 12:18

    其實許多現代人的疾病很大一部份都是飲食引起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YouTube看紀錄片:微妙的平衡 The delicate balance、刀叉下的秘密 forks over knives、及What the health.
    恭喜妳已食素了,已去掉大半風險。如果可以,奶蛋也儘量減少攝取對健康更好。

    回覆
    • Sabina

      2017-09-19 at 20:15

      謝謝你的推薦! 恩恩 正在努力中~

      回覆
  4. peter

    2017-11-29 at 03:44

    您好,不知道可不可以跟您詢問是台南哪間醫院的哪位醫師的呢?謝謝

    回覆
    • Sabina

      2017-12-02 at 03:24

      哈囉 成大外科 李國鼎醫師

      回覆
  5. Summer

    2017-12-15 at 16:07

    好感謝你的分享,因為我一月要開,好緊張喔⋯⋯怎麼覺得手術過程好像很痛,我好害怕????

    回覆
    • Sabina

      2017-12-16 at 07:12

      手術應該還是會依每個人的狀況和醫師而有所不同~ 也許你需要麻醉的範圍會比較打,也很難說。不要太緊張,緊張會更不舒服,只能安慰妳放寬心了 ????

      回覆
  6. Annie

    2017-12-31 at 19:55

    我大約七年前也動過手術移除乳突瘤,但是今年發現類似(很靠近)的位置又長出一顆原突狀,算是比較表淺些的瘤。
    我本來以為是結痂,因為我當初手術切除1立方公分的組織。看到妳的文章,想要問妳是否有類似的情形,當然我希望妳沒有,只是我現在有些慌張,真的很想問問看。
    再過兩週我要回以前開刀的醫院回診了,也許當下就會做粗針切片。可是我的內心真的害怕,會不會有影響一生的壞消息。

    回覆
    • Sabina

      2018-01-02 at 23:17

      哈囉Annie,我11月剛剛做手術完約六個月後第一次回診檢查,醫生是說沒有看到有再長東西,所以比較不了解妳所說的狀況。但是我想要跟妳說,如果有檢查到了還是要面對,至少我們不是在很晚期的狀況才檢查到。我理解妳會很害怕,但是真的,該來的就是會來。雖然我這顆跟有一些比較嚴重的人比起來不算甚麼,但是我還是想告訴妳,就算到時候聽到的可能是不好的消息,還是自己要正面勇敢面對,一步一步跟著醫生的治療,要有信心會克服它。祝福妳一切順利。

      回覆
  7. Albee

    2018-01-24 at 04:48

    我前年初處理一顆也是像魚油一般大的.當時切片報告是癌前病變細胞….經由第二次回診追蹤同個位子又長出一顆比較小的.長庚陳訓徹醫生說可能是乳突瘤~但影像中有的濁度!請問你是使用傳統手術還是麥瑪通?

    回覆
    • Sabina

      2018-01-27 at 05:15

      應該是傳統手術,因為只是門診手術而已@@ 沒有聽過麥瑪通…

      回覆
  8. 老漁

    2018-01-26 at 11:09

    您好 請問您動的手術是健保有給付嗎? 不知道還會需要自行負擔多少錢?

    回覆
    • Sabina

      2018-01-29 at 13:42

      哈囉 沒有喔,我自行給付了四萬多。但是還好有保相關保險,所以幾乎可以cover…

      回覆
    • Sabina

      2018-02-06 at 11:49

      不好意思 我記錯了… 因為我的這棵很小,所以只做門診手術,就只有付門診的掛號費而已喔!

      回覆
  9. 柔柔

    2018-02-05 at 11:46

    你好:看到你的貼文感覺好勇敢。我很緊張明天也要去做手術了,聽說要利用乳管攝影去做切片,醫生提到因為這是很小的乳管瘤[但我有流出血狀體液],所以切片過程就一併切除?!你當時也是用乳管攝影嗎?恢復期很長嗎?術後是不是不能洗澡碰到傷口呢?

    回覆
    • Sabina

      2018-02-06 at 11:54

      加油加油 妳也是很勇敢的! 我沒有做這個耶,可能我跟你長的位置不太一樣@@我也不是很清楚。 傷口真正恢復真的要一段時間喔,剛開始會貼防水貼,所以可以直接洗澡。後來好像一個月後就癒合得差不多了,不過有時候動作大一點還是會感受到它。而且後來就算傷口癒合了,切割的地方摸都會有組織不整齊的感覺,應該要快要半年組織長齊了才真正平順。然後我月經來也都會感受到傷口的存在,但醫生說這個很正常喔~

      回覆
  10. NN

    2018-04-29 at 15:01

    感謝你的分享,我是2018年初動手術,我的情況跟你一模一樣,我要進手術房的時候還順便問我了前面幾位剛開完的病人,跟我講只有麻醉痛,但我是手術過程中只要有電燒的時候,就超級痛,補了好多針麻醉,醫師說我是靠近乳暈,所以才會特別敏感…一直到現在快5 月了,除非刻意去碰當初開刀的地方,會覺得敏感敏感的,大幅度運動倒是正常沒什麼感覺,傷口的位子摸起來也是感覺怪怪的(雖然沒像還沒開刀前有一塊小圓球),不過有發生姨媽要來的時候漲奶,漲到我整個乳房紅腫(且只有開刀的那邊才這樣),雖然後來去看醫師吃了抗生素,但還是覺得真的要好好保健….家人有人是乳癌病史,真的防不勝防。

    回覆
    • Sabina

      2018-05-05 at 02:33

      恩恩,謝謝妳的分享~ 我的位置是在乳房的下緣都已經很痛了,很難想像妳要承受更多痛 >< 其實我到現在都已經開那麼久了,月經要來之前都還會明顯感受到開刀的位置在漲,倒是沒有漲到紅腫就是了。辛苦妳了~ 對呀,不管是有沒有遺傳基因都要好好保健!

      回覆
  11. 馬曉珊

    2018-06-06 at 02:26

    您好我也是乳突癌的患者,因為45歲接受免費乳房攝影的檢查發現昨邊乳房有一顆0.9公分的硬塊然後再去台中榮總掛乳房專科的洪醫師 為了預防萬一進行切片檢查 結果證實是乳突柳 醫師說有轉成惡性的機會 我要分享的是 20歲的後也有發現硬塊0.5公分 在做切片的同時就直接進行手術 29歲時另一邊乳房又長出硬塊1公分也是請醫師直接切除 很感恩辛苦的醫師們在看診時溫暖耐心,再來就要進行這次的手術 心裡雖然還是會害怕可是為了所愛的家人為了堅強的活下去還是要盡快去做 我們一起加油~~~~

    回覆
    • Sabina

      2018-06-17 at 09:50

      謝謝妳的分享,妳經歷的心情起伏一定比我更多。是的!希望妳也可以心情保持愉悅樂觀,另外也要注意飲食和盡量運動,該做的盡量做,其他的老天爺自有安排 :)。希望妳一切安好,平安健康。

      回覆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rimary Sidebar

Hi ! I’m Sabina

曾流放柏林,2015回來台南故鄉後開始吃素。純粹想要記錄與分享我對於健康、真食物、好食材的熱情!
Read More…

  • Email
  • Facebook
  • Instagram
  • RSS

近期文章

  • [台南中西區] 老三吃素 – 高級感平價美味中西式素食
  • 我的初鐵紀錄 Challenge Taiwan 113!
  • 七小時西進武嶺崩潰之旅全紀錄
  • [配菜] 超下飯! 素食日常醬燒天貝
  • [早餐] 無糖!無油!燕麥堅果脆片

近期留言

  • 「Sabina」在〈[分享] 掰掰小乳突瘤〉發佈留言
  • 「馬曉珊」在〈[分享] 掰掰小乳突瘤〉發佈留言
  • 「Sabina」在〈[分享] 掰掰小乳突瘤〉發佈留言
  • 「NN」在〈[分享] 掰掰小乳突瘤〉發佈留言
  • 「Sabina」在〈[分享] 掰掰小乳突瘤〉發佈留言

贊助連結

FACE BOOK

instagram

已經來過 #老三吃素 很多次了,連菜單都換成冬季菜單了,現在才寫食記... 不過我說真的,每次帶朋友來都沒有人失望過!​
​
Me n V3gan 老三吃素​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海安路二段115巷3號​
電話:0928 428 396​
營業:12:00 – 21:00(公休時間請注意臉書或IG)​
素食:純素、Vegan​
停車:★★☆☆☆(可停海安路地下停車場)​
價格:★★☆☆☆​
官方: @menv3gan_taiwan ​
菜單:每個季節都會換,所以參考臉書最準喔!​
​
之前剛開幕的時候有雙人套餐!雙人套餐的小菜和主食的分量會比單點來的小一點點,因為是組合餐。但是現在老三已經把分量和菜單都調整過囉!請大家可以再去注意一下老三的臉書或IG最新訊息~​
​
還記得第一次吃老三,小菜上來的時候我們都驚呼了,這個擺盤也太高級了吧!跟價錢完全對不上啊!​
​
🍆 毛豆茄子炙燒​
那個橘橘的東西不知道是甚麼,非常的香,炙燒的感覺有點日式料理的感覺。原本會以為有毛豆味,但是卻沒有,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香味,香味很有層次我也形容不出是甚麼味道。但是加上堅果以後,嘴巴裡很有豐富感。超級好吃阿!​
​
🌱 毛豆豆腐炙燒​
和茄子那道有點像,一樣也是炙燒的非常香,但是吃起來卻是不一樣的感覺,豆腐非常的多汁,搭配毛豆整個植物性蛋白質滿滿,有種在吃炙燒壽司的感覺,好滿足!​
​
🍛 天貝蓋飯​
原本擔心會有很重的那種三杯天貝味,但是醬油味只是淡淡提香。天貝看起來就是使用台灣第一天貝品牌鵝之心的黑豆天貝,完全沒有天貝的生豆味,非常好吃!下面的飯每一粒都沾滿了醬燒的湯汁,這個非常重要,有時候飯沾不到汁就會覺得沒有被滿足的感覺,這個飯是會讓你想把每一顆米都吃得乾乾淨淨,才對得起他的那種。​
​
🍜 芋頭米粉​
之前看朋友去吃這道說必點,我還半信半疑,想說不就米粉湯。結果,我喝第一口又是滿滿的幸福感,跟第一次吃老爹有一樣的感覺,就是這種古早味回憶的味道,是素的,味道卻非常充足!真的好好吃,湯頭也很鮮甜。感覺紅蔥頭就是自己炸的,超香!很捨不得把湯喝完。​
​
🌱 菜頭粿(冬季菜單)​
我之前在IG上看到有人PO,以為是鬆餅,超開心馬上私訊老三說我要吃!沒想到後來才發現是菜頭粿😂(老三是真的有出無麩質鬆餅,也是限量的,最好提前預約喔!)不過這也不是普通的菜頭粿,感覺就是自己做的,還可以吃出一絲一絲的蘿蔔絲,還有脆脆的外皮,這個傳統的味道超級好吃的啊!​
​
🍄 可可蕈菇燉飯(冬季菜單)​
我就是一個很喜歡菇和燉飯的人,所以看到這兩個字也沒甚麼思考就點了。點完才發現好像有可可這兩個字😅。這個味道真的很特別,你還是會感覺到可可的存在,但是不是甜甜的,因為有辣味香料調味,所以我覺得可可是添加另外一個層次的味道。我覺得真的很特別!但是其他友人覺得很像在吃鹹的巧克力蛋糕😆,這個就像哈米瓜一樣,有人可以接受有人不能接受吧(有夠老的梗)。​
​
🥛 香蕉堅果​
點了之後才用新鮮香蕉和堅果本人現打,不是堅果奶喔!香蕉的自己的甜味和堅果的奶感超搭,喝了很有飽足感!​
​
推薦給大家,可以常來的台南好店!​🔗全文介紹請看自介連結
​
---​
#台南素食 #素食 #台南美食 #台南素食餐廳 #台南餐廳 #vegan #vegetarian #tainan #foodporn
#此篇為與里仁的合作分享​
​
一年又要過了,時間真的過得好快! ​
​
雖然我是Real Food Junkie,但是還是一個正常人,每日三餐我們盡量吃原型食物,但是我們還是要生存,還是要社交😂,或是有時候還是需要零食來安撫我們受傷的玻璃心😌。​
​
好啦,說真的,生活平衡真的很重要。如果很想要吃零食,但是一直克制自己不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心理會影響生理,很多病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這裡不是要推廣大家多吃零食,只是跟大家說生活要平衡,不要太過壓抑喔!​
​
之前去逛里仁 @leezen_official ,才發現他們都有在篩選販售的商品。雖然是零食,但是成分欄都不會像一般一零食一樣落落長。減少我們攝取很多不必要化學色素香料、人工甜味劑、防腐劑、漂白劑、保色劑等人工添加物的風險。更有心的是,幾乎都是台灣本地的食材製成!​
​
對我們素食者更重要的是,這些都是素的,只要再注意自己的限制,例如:有無含奶蛋,就可以安心食用了,真的很方便。​
​
這次里仁寄給我一些vegan的零食,剛好在我和朋友家人去露營的時候跟大家分享,來看看有什麼:​
​
🍟黃金薄鹽脆薯​
這個吃起來有點像日本的薯條三兄弟,但是比較寬版XD。他是使用台灣的馬鈴薯直接整顆切成條再下去真空油炸,少了很多油,卻還是很酥脆!很適合配netflix來一包。​
​
🌱金冠包種茶酥​
這個吃起來有點像抹茶,帶一點花生的口味。酥酥脆脆,甜而不膩超適合跟長輩一起泡茶的時候當小甜點搭配。我覺得長輩會愛!​
​
🇰🇷韓式有機海苔禮盒​
第一次看到連海苔都有「有機」的!雖然是韓式海苔,但是一點也不油,而且很涮嘴。感覺如果包一點飯給小朋友吃會很下飯!而且一盒超大盒的,拜年送禮很澎湃!​
​
🍠卡滋蕃薯脆片​
我本人超愛古早味那種番薯脆片,每次過年如果有人買,每次都邊看電視,手就會停不下來一直吃!這個番薯脆片還加了梅子粉調味,但是他不是那種一般梅子粉的味道,我覺得比較像青梅的味道ㄟ!多了一種清爽的感覺,會讓你更停不下來。​
​
​
以上幾個很適合過年跟家人一起分享的零食推薦給大家。當然,里仁還有很多選擇,大家除了可以去實體店面選購,也可以直接上里仁的網站上購買,直送到家喔!​
​
➡️ 里仁官網:https://www.leezen.com.tw/​
(可以點自介連結傳送門)​
​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平常還是要多吃多元的原型食物,並且適量運動 😇​
​
------​
#里仁 #素食零食 #零食 #年貨 #素食 #過年
#完整版連結在自介​
​
雖然已經過了好幾個禮拜,但還是會一直想到那個周末的熱血沸騰。​
​
原本今年四月要完成的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113 @challengetaiwan ,因為疫情的關係,終於在11月底完成!這是我想都沒想過會去挑戰的東西。之前都會覺得會去比三鐵的人好瘋狂,沒想到我有一天也成為鐵人了!​
​
比賽前一天緊張得要死,心跳一直居高不下,前一天晚上還失眠。直到要下水前一刻,都覺得要上刑場的感覺。​
​#游泳​
為了不被挖腳狂踢或撞到人,我等大家差不多都入水以後才下水。但是距離還是拉的不夠長,一下就撞到人。我原本的策略是在泳道中間偏左的位置游,想說可以比較靠進折返點,又不會太多人,結果整個失誤,因為我超級不會定位。每次抬頭都發現我在不同的位置,採蛇行的路線,而且三不五時就撞到人。還有一次游一游撞到分隔線,而且後幾批下水的人後來一直追上害我也好緊張。剛開始游的超級挫折。後來決定調整游10下就抬頭定位,才慢慢稍微好一點,但是感覺還是浪費很多力氣和時間在定位上。​
​#騎車​
剛開始騎車,腳有點無法適應,但試騎了30分鐘過後就好一點了。因為之前曾經有吃不夠和喝不夠水導致體力不足的情況,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吃補給品和喝水。在T1轉換區吃了一條能量膠、兩顆BCAA和含一顆鹽錠,結果不知道是不是一下吃太多,還是配的水量不夠,騎車的時候居然開始胃痛。本來預計要一個小時吃一條能量膠也都不敢吃,一直到一個半小時後才勉強在吃第二條。結果一直到兩個多小時以後胃痛才慢慢散去,折騰了一陣子。除此之外,剛開始往北騎的時候,都是逆風,又比較多上坡,所以都騎不快,時速只有20km/hr。這時候會很懷念神隊友,每一次騎車比賽都有人幫我破風,但是三鐵完完全全是一場自己的比賽。快要折返時有一段是靠海邊,風夾帶著海水打在臉上,真的是超級不舒服。看著很多人都在這個時候狂刷過去,就有點緊張。但是只能自己告訴自己,用自己的速度騎,一定可以騎完。終於熬到折返點,心情瞬間輕鬆很多,因為終於順風啦!而且回程的下坡比較多,時速可以回到30-40km/hr。每次回程就會越騎越開心。​
​#跑步​
在T2轉換成跑步的時候我就發覺完了,前輩說的是對的!真的要練轉換啊!我的腳奇硬無比,怎麼跑都覺得沒有平常練習的感覺,覺得腳已經不是自己的。我終於懂為什麼大家說,大部分的人都會輸在跑步。在10幾公里馬亨亨大道的時候,越跑越崩潰,而且覺得我右側腿後快要抽起來,後來看到有補給站拿肌樂,趕快拿來噴,第一次噴肌樂,沒想到真的超有用!後來小腿很緊,膝蓋不舒服我都馬上跑去補給站噴肌樂,但是唯一沒辦法解決就是腳底也是超痛,只能一直忍著。馬亨亨大道折返的時候,我看到有一個牌子寫16K,我突然為之振奮,只剩下5K?!心情突然變得很好,覺得就快要到了!沒想到那個牌子是騙人的,一直到要回台東森林公園入口處才是真正剩最後5K。那5K真的是我人生中最崩潰的5K。我想起前輩說:「你跑步真的會很想要停下來,很想要放棄,但是你就是不可以停!不可以放棄!」我此時此刻完完全全體會這種心情了!真的只能一直告訴自己,不管你的腳多痛,都不能停!不能放棄!越靠近終點全身的肌肉關節就越來越不舒服。​
​終於到看到軌道,到了終點的鐵花村!看到終點的拱門突然有點感動,我真的要完成了!然後突然我看到我媽在終點前的跑道,感覺比我開心跳的超高,覺得超感動,我牽著阿蓮的手一起衝向終點完成我的初鐵113!​
​
最後,昨天又不小心手滑報了明年的CT51.5。​
​
#降級​
#要認真練跑了​
#明年後半年還有ironman——————
#challengetaiwan #challengetaiwan2020 #ct113 #113 #ironman #veganathlete #veganathletes #triathlon #triathlete
/補一下泳渡日月潭的心得/​ ​ 整整2 /補一下泳渡日月潭的心得/​
​
整整20年後重新挑戰泳渡日月潭。​
​
當年我小五,大妹小二。一個暑假以為是去學游泳,結果莫名其妙進入魔鬼訓練營-還有一個明明就不是的稱號叫做「少泳隊」。​
​
我對這段的回憶只有痛苦,除了最基本的游泳訓練以外,上課之前還要肌力訓練。但那時候哪知道肌力訓練是什麼,只覺得教練是故意要折磨我們。印象最深刻就是要跪蹲走路走游泳池幾圈,腳痠的要死,停下來除了會被教練斥責,膝蓋碰到地板又很痛,真的是進退兩難。​
​
有一次途中抽筋,心裡暗自高興說可以休息一下,沒想到被拉上來修復一下以後,教練板著臉說:「好了,趕快下去繼續游!」,整個過程可能只有兩分鐘。阿蓮說,每次我們去上課他都不敢看,因為覺得足毋甘。​
​
我在整個「少泳隊」裡面雖然是年紀最大也是最高的,但每次自由式練習都是和我妹一起包了倒數幾名。只有在蛙式可以靠著生理優勢腿長來領先。​
​
那時候為了要完成泳渡日月潭,每次訓練都要狂游2-3K不能停。我記得超清楚每次都游到很想哭,常常在頭潛到水裡的時候臉色大變偷哭,然後換氣的時候又要一臉正常裝沒事。​
​
但也因為如此原本國小大隊接力比賽連候補都補不上的我,過了一個暑假變成第三棒,還為我們班追過一個人,堪稱人生運動會巔峰。​
​
20年前游日月潭那天的印象很模糊。我只記得下水的時候因為人很多,狂被踢肚子很痛。後來教練陪著我跟我妹以慢全少泳隊一小時的速度慢慢完成。阿蓮(我媽)則是在岸上嚇得要死。​
​
經過了20年,多了一個妹妹一起加入。​
​
兩個妹妹參加前完全沒練游泳,我們抱著一個玩的心態去日月潭。結果好像沒有印象中的痛苦和遠,日月潭好像是一個巨型漂漂河,只要安全措施做得好,只要會踢水應該都可以漂到對岸。而且也不用想要來練游泳,因為游幾公尺就會碰到有人在慢慢漂。​
​
後來我們都以跟馬英九差不多的速度到了對岸(兩個多小時完成)。再次嚴重懷疑當年教練只是故意在折磨我們而已。​
​
鼓勵大家可以去嘗試,真的不難。泳渡在台灣必做的三件事情之一(其他兩個是爬玉山和環島)阿! 重點是在這之中享受和家人朋友的我相處,還有欣賞台灣的美景,人生一定要來體驗一次!​
​
#日月潭 #泳渡 #泳渡日月潭 #swim #sunmoonlake #南投 #埔里 #游泳
最近這幾年不知道為什麼,剛好都會在生日前後遇到一個挑戰,覺得在生日的時候去做這些事情好像特別有意義!​⁠
​⁠
2015 自己一個人在義大利阿爾卑斯山上流浪一週​⁠
2016 爬玉山​⁠
2019 環島​⁠
(2017、2018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
今年則是要 騎-武-嶺。​⁠
​⁠
本來只是想要寫一小篇心得的,結果一不小心寫太多,變成一篇文章了😂。從放鬆 - 緊張 - 覺得挑戰 - 累 - 快哭出來 - 瀕臨崩潰,最後完成之後眼淚噴出來的過程,乾脆把他完整記錄起來放在部落格。​⁠
​⁠
文章包含路線和補給品等等,希望可以給大家一點鼓勵和參考。我這個小弱弱騎上去了,你也可以的!​⁠
​⁠
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不是靠吃肉類,動物性製品騎上武嶺,相信你也可以透過植物性飲食提升體力喔!​⁠
​⁠
🔗文章連結在自介喔#武嶺 #wulin #veganathlete #vegancyclist #cycling #cyclingtaiwan #taiwancycling #單車
🙋🏻‍♀️你知道天貝是甚麼嗎?⁠ 🙋🏻‍♀️你知道天貝是甚麼嗎?⁠
⁠
天貝的蛋白質100克裡就含有19克,而板豆腐只有8.5克,幾乎可以跟肉類相比!CP值超高!⁠
⁠
這幾年,這個源自印尼的食材,在台灣已經越來越常見,但是它是那麼好處理,需要油脂、醬料和小火處理才會好吃入味。⁠
⁠
這是我不想動腦的時候,最常做的天貝食譜!非常下飯,跟甚麼都搭!⁠
⁠
今晚就來煮天貝,把飯都扒光吧!⁠
⁠
🔗連結在自介⁠
⁠
⁠
------------------------------------⁠
#素食食譜 #食譜 #素食 #vegan #food #handmade #tempeh #健康飲食 #自己煮 #簡單料理 #健康餐 #蛋白質 #植物性飲食
這個 #堅果燕麥脆片 已經變成我每天早餐燕麥粥的必搭! 燕麥粥加上堅果燕麥脆片,口感和味道整個升級!我自己會再加上一匙堅果醬,再多一層風味!😋⁠
⁠
之前看過的食譜都是加楓糖漿,但是這個食譜是用椰棗取代精製糖,全天然而且搭配堅果健康又加倍!⁠
⁠
🔗 完整食譜請看自介⁠
⁠
#素食食譜 #食譜 #素食 #vegan #早餐食譜 #早餐 #food #handmade #granola #oat #燕麥 #燕麥脆片 #健康飲食 #自己煮 #簡單料理 #健康餐 #堅果
對於早餐我是一個可以一直吃一樣東西的人。⁠
⁠
尤其之前在德國的時候,我就每天都是吃全穀吐司+起士+火腿+奶油,搭配咖啡+牛奶,就這樣度過了五年。⁠
⁠
後來回台灣轉吃奶蛋素了以後,先是從一般的精緻麵包+炒蛋,變成不吃奶蛋後的饅頭+薑黃炒豆腐,這個組合也吃了快一年。⁠
⁠
後來因為前陣子想嘗試西芹汁(現在已經沒有喝了),療程中的其中一個要求就是早晨要避開黃豆製品,才讓我發現一個新大陸,就是燕麥!🕵️‍♀️⁠
⁠
加上我最近想要提高我每天的水果攝取,所以這個早餐組合正合我意!通常我們常常聽到的論述是,吃足夠足量就好,水果吃太多只會變成熱量。但是最近因為看到或認識一些Vegan,都是大量的攝取水果,就很想要來試試看。⁠
⁠
沒想要吃著吃著這個組合已經吃了半年!而且體重也沒有很大的變化,覺得真是太棒了!🙌⁠
⁠
這個食譜可以搭配下一篇的無糖無油、健康堅果燕麥脆片和堅果醬一起吃,絕對會提升整個味覺層次!⁠
⁠
🔗 完整食譜請看自介連結⁠
⁠
#素食食譜 #食譜 #素食 #vegan #早餐食譜 #早餐 #food #handmade #oatmeal #oat #燕麥 #燕麥粥 #健康飲食 #自己煮 #簡單料理 #健康餐⁠
最近疫情肆虐,各種保健食品廠商也想要搭上這波熱潮,開始看到很多保健食品都打上加強免疫力的標語🤔
.
加強免疫力不用臨時抱佛腳,應該要從日常開始補充完整營養打好基礎,吃全食物,每天都有多種顏色的蔬果🌈 #eatrainbow
.
🙋🏻‍♀️ 我提升免疫力的習慣:
🍋 每天早上空腹喝半顆檸檬的汁+500cc溫開水
🌱 每天1/4小匙薑黃+一點胡椒,設法加入一餐裡面吃掉。我都是加到每天早餐的燕麥粥裡,雖然會有點辣辣的胡椒口感,但是我覺得可以接受XD
.
🏃🏻‍♀️另外也別忘記運動也可以增加免疫力喔!大家都瘋狂搶口罩,但醫生說運動可以增加免疫力,但是運動的人也沒有變多😅
.
#還有正常作息和充足睡眠
.
——————-
.
#武漢肺炎 #素食 #吃素 #天天五蔬果 #健康 #運動 #vegan #healthy
嘿,讓吃素成為你的新年新希望吧!⁠ ⁠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你是不是在今年萌生想要吃素的念頭?或是已經開始練習了呢?準備2020開始吃素嗎?⁠ ⁠我將我葷轉素時沒想過會遇到的狀況、問題,以及在吃素這條路上做的練習整理起來,希望給你做點心理準備。又或者是,你已經在這趟旅程上,遇到這些狀況會有點疑慮,也許也可以參考看看我的想法,希望可以為你帶來一點什麼😊⁠
⁠
摘要:⁠
🔹 怎麼開始吃素?⁠
🔹 準備好面對閒言閒語⁠
🔹 聚餐怎麼辦?⁠
🔹 吃素=健康?⁠
🔹 練習自己煮⁠
🔹 學習更多知識⁠
🔹 補充品⁠
🔹 找到同伴,有人一起更有動力!⁠
⁠
🔗全文請點自介連結頁面呦! ————————————————
#素食 #吃素 #新年新希望 #2020 #跨年 #vegan #純素 #無肉日 #veganlife #新年 #veganshare #veganforlife
近年來全球開始風靡矽谷研發、比爾蓋茲投資的未來肉Beyond Meat和加拿大研發的新豬肉。正是因為未來肉和新豬肉都很像真的肉的味道(甚至還有血色!😱),很多素食者躍躍欲試,也希望葷食者能夠用它們來取代一般的肉品。⁠
⁠
我常常在IG上吃外食的時候,對一家餐廳有沒有使用素肉很介意。很多素友會私訊問我說:⁠
「你不吃素肉嗎?」⁠
「未來肉和新豬肉也不吃嗎?」⁠
⁠
🔗我在部落格分享一些我的想法,請點自介連結喔!⁠
⁠
#素肉 #未來肉 #beyondmeat #omnipork #新豬肉 #素食 #vegan #fakemeat
和大家分享一個消息⁠ ⁠ 我有一個很 和大家分享一個消息⁠
⁠
我有一個很神奇的朋友,⁠
他對食材相當的有熱情和熱誠⁠
他大可以在市區坐辦公室拿穩定的薪水,⁠
但是他非得要搬去 #埔里,⁠
和一群和他一樣有熱誠的年輕人⁠
一起耕作,#種田。⁠
⁠
沒錯,真的是種田!⁠
而且他們不僅僅是種田而已,⁠
剛開始他們是因為農地不農用的問題來到埔里,⁠
後來因為接觸農友開始學習用友善土地的方式種植稻米,⁠
由純淨水質灌溉,沒有農藥、除草劑。⁠
一群年輕人一起在田裡曬得黑嚕嚕,⁠
想要教導消費者我們的食材怎麼備種植出來,⁠
怎麼樣食材才是我們應該吃的。⁠
⁠
現在他們即將要收成,⁠
開始開放預購。⁠
⁠
│預購價格│(收割新米出爐前,優惠至12/20止)⁠
白米/糙米 : 1公斤140元,一穀10公斤⁠
採真空包裝,每包2公斤裝。⁠
⁠
│零售價格│(新米出爐後)⁠
白米/糙米 : 1公斤150元,一穀10公斤,⁠
黑米:1公斤220元,一穀10公斤,⁠
採真空包裝,每包2公斤裝。⁠
⁠
│宅配服務│⁠
鼓勵大家認購放伴米,購買兩穀以上(含兩穀)或總金額達3000元,優待免運費。⁠
購買一穀或總金額未達3000元,運費酌收100元。⁠
⁠
希望大家如果家中剛好有缺米可以給他們一點支持!⁠
⁠
更多資訊請看我自介的連結! ⁠
⁠
#穀粒合作社 #米 #無毒 #友善土地 #愛地球 #有機
最近有人問我說,我看妳都自己煮,但是自己煮真的有比較便宜嗎?🤷🏻‍♀️
.
我的答案是,其實沒有,但也有,看你要怎麼比較。
.
如果不看內容,吃外食絕對是可以比較便宜。
.
但是如果以我煮的蔬菜份量,在外面吃飯,不知道要算多少🤔?
.
通常外食如果要吃到比較足夠的蔬果,可能要到「餐廳」裡,但是我們不可能天天吃餐廳吧?!
.
便宜的外食通常都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但是蔬菜分量少的可憐,加一份蔬菜可能20-30塊,為了省錢,我們可能也不會點太多種。如果自己煮,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多樣化的蔬果,不只限定在哪幾種。更不用說外食可能有味精、高油高鹽等其他問題了。
.
在適當烹煮下,蔬果的熱量比肉類低很多,但因為纖維較多的關係,可能比較容易有飽足感。所以素食者要很小心,一定要吃到一定份量的蔬果,還要多樣化🌈,才能避免營養不足喔!💪🏻
.
=====
#素食 #下廚 #吃素 #外食
那天剛好中午台南美食最密集的中西區,一定要找個好吃的來吃啊!馬上找到隱身在鴨母寮市場裡面、評價很高的三津製麵!
————-
#三津製麵 📍:台南市北區成功路148號(鴨母寮菜市場 21號攤位)
☎: 0987 669 996
🕓:8:00 – 13:00(週一休息)
🌿:純素、蛋素、Vegan
更多介紹請看:http://bit.ly/34GRTyq
—————
坐在店前的小座位觀察一下覺得有點趣味,因為店家在放著佛歌🙏,但隔壁在大斬豬肉,我心裡默默覺得,店家真的是在做善事阿,替那些豬豬們和必須要賣豬肉的人念經,真的很敬佩店家在菜市場裡賣素食。
——-
🍜  #胡麻麵疙瘩
三津製麵名副其實麵都是自己手工做的,一咬下去便知有沒有。麵疙瘩超級Q彈,不知道有甚麼獨家秘方,也不像我媽平常在菜市場買的麵疙瘩。隔壁吃一般麵條的阿姨說他的麵也很好吃,很Q彈,好像烏龍麵一樣,害我也好想點一碗當晚餐。
.
QQ的麵搭配店家自製的超香胡麻醬,真的是不經瞪大眼睛想要拍拍手大喊:「絕配!」店家胡麻醬不像外面一般的胡麻醬,我眉頭一皺深思許久,努力想這個熟悉的味道... 「是花生,他加了花生!」後來跟老闆確認,沒錯!我就是超愛花生和芝麻的味道,這兩個加在一起就可以收買我了,難怪我覺得越嚼越香!老闆特別說明,這都是他們自己買花生回來磨的,堅持要大家吃得健康一點!
.
除了醬之外還有一點蔬菜和杏鮑菇做搭配。原本以為麵裡面有素料,但後來老闆解釋說,他們的配料都是用原味豆製品製作,用天然香料及蔬菜去調配的!「我也不敢吃素料!」,老闆說。可見老闆對於客人的健康有多麼在意,在食材上堅決不妥協!
——-
🥬 燙青菜、滷味、油飯
這碗麵的份量對我來說非常足夠,到最後幾口是有點撐得吃完。我想對男生來講應該也是差不多。如果吃不夠的話,還可以點燙青菜,或是素滷味(綜合滷味,老闆說:「有甚麼魯甚麼!」),如果吃蛋也有滷蛋喔!
——-
🥛 還有 #豆漿、 #豆花!
老闆當時請我試喝一杯豆漿,讓我想起了林鳳營的廣告:濃、醇、香(豆漿版),飽餐完之後馬上買了一瓶回家慢慢享用!另外還有販售豆漿、豆花,也都是店家自己手工做的喔!
——-
推薦大家常常來推薦這樣用心經營的小店家,重點是麵真的超級好吃!
.
PS. 聽說 #青醬酸辣麵 很好吃,但是只有夏天才有喔!
.
=========
#素食 #台南素食 #素食餐廳 #素食小吃 #vegan #veganfood #純素
🌱還在懷疑吃素會沒力氣? 會沒蛋白質?
.
👉快去Netflix看「茹素的力量 The Game Changer 」(中文翻得很爛我知道)!
-
💪 #世界頂尖運動員都吃素!
這部電影由一個武術專家的視角帶入,他曾是無肉不歡的人,他曾經是拳擊冠軍,卻因為一次的肌肉受傷,必須要休息六個月,甚麼事都不能做。這時候他也沒閒著,用盡全力閱讀想要找到可以加速復原的方式,卻無意間發現一篇植物性飲食可以加速身體修復的文章,開始鑽研起植物性飲食對運動員的影響。
.
後來發現世界各地的超馬、腳踏車、400公尺短跑選手都在吃素之後突破自己的侷限,拿到冠軍。
-
🙊 #證據就在我們的嘴裡!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主持人在猶豫要不要吃素時反問自己一個問題:「可是人不是本來就應該要吃肉嗎?我們生來就是雜食者,應該天生就該吃肉?」
.
這部片找到一個考古團隊,研究史前時代祖先骨頭中的DNA,發現,我們的祖先都是素食者! .
片中的科學家說,人類沒有特別的基因、構造、生理系統來消化肉類食物。因為我們的消化系統比一般肉食動物還要特別的長。這個系統讓我們可以消化很難對肉食動物來說很難消化的植物和纖維。我們的身體也沒辦法自行製造維他命C,但是植物有豐富的維他命C!我們的牙齒方方正正,也正像草食動物,為了吃植物而打造!
-
🏋️ #吃肉才會有力量?
吃肉才會有蛋白質的起頭可能是產業行銷的結果。肉食品的廣告一定要搭配上強壯的男性運動員? 例如:麥可喬丹的麥當勞大麥克廣告。
.
事實上,肉類通常含有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各種因子,不管你怎麼運動都帶不走這些淺在風險。
-
阿諾史瓦辛格在鋼鐵墳墓(Escape Plan)片中,很不屑的對對手說:「你打拳起來像個吃素的!(You hit like a vegetarian.)」諷刺的是,他現在也吃素而且是這部片的監製!
.
還在問素食者:「吃素不會沒營養?」
下次可能要想想了。
===
▶️ 網飛傳送門: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157840
===
#預告片超熱血
#自己亂翻譯請不要介意
#thegamechanger #veganpower #veganathlete #vegan #茹素的力量 #素食運動 #素食
前陣子終於完成在台灣一定要做三件事的最後一片拼圖
.
1. 泳渡日月潭 2001年
2. 爬玉山 2016年
3. 單車環島 2019年
.
今天來講講小弱雞的故事
.
小時候我就是一個身體虛虛的小朋友,雖然沒有常常生病,但是體力極差。國小全班25個女生,大隊接力需要20棒,我就是候補最後一名。所以國小的願望就是可以跑大隊接力。直到某年暑假被媽媽丟去少泳隊狂操,每次要去訓練都是千百個不願意,常常利用淺到水裡、別人看不到我的臉的時候大哭。一個暑假過後,大隊接力跑第三棒,還追過一個人。這大概是我小時候體能最輝煌的風光歲月了吧。也就在這個時候,跟著少泳隊完成泳渡日月潭,雖然我跟我妹是全隊最慢(聽說是半抱著浮板漂過去的)。畢業以後,隨著離開少泳隊,體能再度荒廢,再也沒跑過大隊接力。
.
一直到2013年因為膚淺的原因想要把握黃金歲月,在25歲之前,傳聞是代謝開始要變差的分水嶺,好好靠運動減個肥,要不然老的時候看年輕的照片都肉肉的,所以開始跑上跑步機。跑過一次大隊接力的孩子,發現自己原來不是爆發力型,好像是耐力型的。後來肥好像沒減多少,但是慢慢跑到外面,然後開始參加小型10K路跑。
.
差不多這時候自己覺得體能好像還可以,莫名其妙被朋友拉(ㄆ一ㄢˋ)去爬德國第一高楚格峰(2,962公尺),以為只是爬,沒想到也要攀,掛在懸崖旁邊經歷生死感卻開始愛上了山。後來又自己去義大利爬了一個禮拜。回台後因緣際會之下跟著鄰居叔叔在生日當天去爬了個玉山(3,952尺)。也在差不多的時候買了一台自己的公路車。
.
回台灣開始成為 #素食者,也開始跑了幾個半馬,但後來覺得台灣空氣實在太差,轉到室內,開始做點重量耐力訓練、踩飛輪,每天平均運動四到五天。公路車只有參加活動前會去二寮練一下,然後兩三年下來慢慢騎了輪耀台南、環南化、環恆春半島、北高360,直到最近完成了環島🇹🇼。
.
小時候應該壓根都沒想到長大竟然是一個運動咖(也沒想到會吃素!☺️)。雖然平常有在運動,但是其實參加這些活動的當下都有各種不同的痛苦和挑戰,但就跟在訓練時的原則一樣,每次維持一點的不舒服才會進步。每次運動練習或挑戰的當下都是和自己的對話時間(雖然可能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罵髒話🤬)。長大了才知道運動不只是減肥,而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各種的挑戰和體驗人生,另外也是保持健康,照顧好自己就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
.
人生就是要不停的挑戰!
.
#小弱雞的人生故事
#環島 #vegancycling #veganrider #tourdetaiwan
#素食 #運動 #騎車 #健康 #生活 #台灣 #taiwan
最近去上以前鬍丘掌門人毒小姐/毒媽的料理課。對毒媽說的一句話印象深刻,就是 - 每天花一點時間為自己煮頓飯,不要匆匆忙忙,花時間對自己好,對健康好🌱。
.
我是個上班族,早上我會早一點起床準備自己的早餐,中午吃公司的員工餐(還好有滿多菜的)。晚上算是很幸運的可以準時下班,但是下班後通常就是直衝健身房,運動一兩個小時回家。可能吃到飯都已經八九點,有時候甚至十點了。回到家只剩下又餓又累(又臭🙍🏻‍♀️),有時候真的很想在外面買一買回家吃就好。但是外食通常都是一堆碳水化合物,蔬菜很少,油量高,而且多樣性極低。不要說營養了,外食吃久也是會膩。
.
所以我都還是盡量自己煮,但因為每次回家都很晚,剛運動完都餓得要死,只想快速煮完一餐。通常這樣的結果就是多樣性很少。
.
在毒媽那裡學到,盡可能把很多食材融入一道菜裡。我覺得一般人,很難有時間花時間料理,所以我們必須要想一些小撇步,比如說先備料,或是先煮好冷凍起來。新鮮的當然是最好,但是也是可以先冷凍一些醬料類或簡單的食材,例如蔥花、薑片、冷凍蔬菜。減少備料就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但是也要盡量在幾天內吃完!)。
.
你覺得呢? 可以跟我分享你都用甚麼方法省時間嗎? 或是有甚麼快速料理呢?
.
——
#素食 #cooking #外食 #快速料理
上周末去幫忙 #無肉市集 ,覺得真的是大開眼界體驗人生。之前我跟我媽說我的白日夢就是要賣素食,我媽只冷冷地回一句說:「做吃的很辛苦內!」
.
這兩三天真的是讓我體會到我媽在講的是甚麼意思。因為這不像是一般在家裡做菜請客人吃,這是快要像辦桌的感覺,一次要準備幾百個人份的食材,備幾百人份的料。一個不小心弄不好就要重新再來,真的替你們覺得超級辛苦。
.
雖然我只是去幫忙搬搬東西拍拍照,但是體會到每一個店家對於自己產品的用心,更重要的是想要對素食努力的這份心。大家聚在一起為了同一個理念一起努力、互相幫忙的感覺真的好棒!👏
.
感謝台中素食地頭蛇 @evelyn_veganlife 的全心無求回報的付出,妳真的太強了! 請收下我的膝蓋!
.
很開心認識
據說是素食界神鵰俠侶 @smark_liu @nikkiwenwen
小孩磁鐵文青 @005hwr
萬能小幫手 @veggie_yunyun
現在怎麼好像有種革命情感
.
謝謝服務台小幫手們
@linchianne
@vegantravelers_sis
@tiff_v_any
在艷陽下跟妳們一起曬黑聊天分享食物
.
還有很開心可以遇到一些網友和部落客們! 這幾天根本是網友見面會😂也很謝謝大家跟我打招呼或自我介紹(請原諒老人家的金魚腦🤦🏻‍♀️)。在開始寫部落格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會認識那麼多善良的人們,一起參與一件事,真的好幸運,超開心!🥰
-
#素食 #蔬食
更多 追蹤

Copyright © 2021 · realfoodjunkie.cc